我国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 安全教育平台六项作业

记者 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双重产物。中外合作办学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不仅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还拓宽了我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培养了大批国际化专业人才。在新时代,提质增效、特色发展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公办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体”,而中外合作办学与民办本科则是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两翼”。我国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从晚清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回顾历史,梳理现状,展望未来,对新时代我国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我国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回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晚清就已出现,140余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规模、性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此,本文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如下。

1.萌芽发展阶段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上溯到清朝末年创立的格致书院。1876年,英国驻沪领事麦华佗倡议并与沪上士绅合作创办格致书院,该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度,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以“西学”为原本,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开近代新式高等教育之先河。继格致书院之后,晚清中外合作办学的著名机构还有圣约翰书院、广州格致书院、德文医学堂、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等。1912年,民国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三种途径继续发展,一是将原有的书院或学堂发展为高校,如圣约翰书院发展成圣约翰大学、德文医学堂发展为同济大学等;二是建立一批教会高校,如1919年建立的燕京大学、1927年升格的辅仁大学等;三是新建一批中外合作高校,如1915年成立的河南福中矿务学堂、1920年成立的中法大学等。这一时期的中外合作办学,不但数量少、规模小,而且教育主权由外方把持。

2.探索发展阶段

新的中外合作办学开始于1949年原苏联援建航校。同年10月,原苏联派出了以巴季茨基为首的974名航空专家,全部参与到我国最初6所航校的建设中。从各个角度审视,原苏联援建航校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外合作办学。从合作办学主体来看,原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红旗空军学院等与我国6所航校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办学地域来看,在我国境内建立高校;从教学过程来看,苏联专家全程参与我国6所航校的选址、制订教学计划、亲自授课、编写教材、实习指导乃至空战指导等系列活动;从人才培养来看,培养空军及相关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从合作办学效果来看,不但引进了我国急需的空军先进器材、空战技术、先进战机,而且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空军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并直接投入抗美援朝“实战”,使我国快速跨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

编辑:安全教育平台六项作业

审核: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

2019年12月11日 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

最新更新